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Apache HTTP/2资源管理错误漏洞:你的服务器可能正在被“拖垮”(图文)


来源:mozhe 2025-08-18

一、漏洞预警:HTTP/2 暗藏 “资源杀手”


(一)漏洞本质与危害等级


在网络安全的广袤版图中,Apache HTTP/2 资源管理错误漏洞,尤其是臭名昭著的 CVE-2023-44487,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令人胆寒。这一漏洞的产生,源于 HTTP/2 协议在实现时,对资源分配与流控制机制考虑欠妥。HTTP/2 协议本是 HTTP/1.1 的进阶版本,它采用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引入了多路复用、头部压缩等先进特性,极大提升了网络传输效率,成为现代网络通信的中流砥柱。然而,正是在这看似坚固的架构中,却隐藏着致命缺陷。
攻击者就像狡黠的黑客,他们利用精心构造的恶意请求,巧妙触发服务器资源耗尽或拒绝服务(DoS)。他们通过操控 HTTP/2 协议中的流取消功能,将 HEADERS 和 RST_STREAM 帧组合起来,在单个连接中疯狂打包发送 HTTP 请求。这就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恶意制造交通堵塞,大量的请求如潮水般涌来,瞬间让服务器应接不暇。服务器的 CPU 利用率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发出痛苦的轰鸣;连接数也呈爆炸式增长,耗尽服务器的资源,最终导致服务器彻底瘫痪,无法响应任何合法用户的请求。
该漏洞的影响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从知名的 Apache Tomcat,到常用的 Nginx 等主流服务器组件,都未能幸免。众多企业和网站依赖这些组件构建自己的网络服务,一旦这些组件被漏洞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该漏洞被评定为 “高危” 等级,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其潜在破坏力的精准评估。

(二)受影响版本与全球现状

  1. 核心受影响组件:在众多受影响的组件中,Apache Tomcat 的 9.0.0-M1 至 9.0.35 版本、8.5.0 至 8.5.55 版本,以及 Nginx 的 1.17.3 以下版本,成为了漏洞攻击的重灾区。这些版本在市场上仍被广泛使用,许多企业和网站基于成本、兼容性等考虑,尚未及时升级到最新版本,这无疑给攻击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1. 攻击现状:自 2023 年该漏洞被披露以来,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变得愈发严峻。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 30% 的未修复服务器遭受了攻击。某知名电商平台,就因未能及时修复该漏洞,在购物高峰期遭遇攻击,导致服务中断长达 2 小时。这 2 小时的瘫痪,让平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万元,用户流失严重,品牌形象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还有一些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的网站,也因该漏洞遭受攻击,导致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给社会和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技术解析:攻击者如何 “吸干” 服务器资源?

(一)HTTP/2 协议特性与漏洞突破口


HTTP/2 协议的出现,本是为了让网络传输更加高效,就像给网络换上了一套高性能的引擎。它的多路复用特性,允许在单个连接上并发处理多个请求,就好比是一条高速公路上可以同时跑多辆车,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然而,这个看似强大的特性,却成为了攻击者眼中的 “突破口”。
在正常情况下,HTTP/2 的流控制机制就像是交通规则,能够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每个请求都能得到妥善处理。但攻击者却找到了绕过这个 “交通规则” 的方法。他们通过发送大量未完成的 CONTINUATION 帧,这些帧就像是没有尽头的 “幽灵请求”,不断持续传输头部数据,却始终不结束请求。这使得服务器误以为这些请求还在进行中,不得不为它们分配大量的内存和线程资源,就像交通警察为了疏导这些 “幽灵车辆”,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却发现这些车辆永远不会离开,最终导致资源被大量占用。这种攻击方式就像是一场 “慢请求攻击”,它不像一些直接的暴力攻击那样瞬间爆发,但却如同温水煮青蛙,逐步耗尽服务器的资源,让服务器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瘫痪。

(二)攻击手法全拆解

  1. 第一步:建立 HTTP/2 连接:攻击者就像狡猾的伪装者,他们首先通过 TLS 握手建立加密连接。这个过程看起来和正常的客户端请求没有什么两样,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用户在正常访问网站,通过加密的通道与服务器进行 “友好” 的沟通,以此来伪装自己的真实目的,让服务器放松警惕。
  1. 第二步:发送畸形请求帧:一旦连接建立成功,攻击者就开始露出他们的獠牙。他们持续发送不带 END_HEADERS 标志的 CONTINUATION 帧,这些帧就像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选手,一直在赛道上奔跑,却永远不会到达终点。服务器在接收到这些帧后,会认为请求还没有结束,必须保持请求处理状态,不断地占用解析线程来处理这些看似 “未完成” 的请求。就好比是一个工厂,不断地接收没有完成的生产任务,生产线被这些任务占满,却无法生产出完整的产品。
  1. 第三步:资源耗尽攻击:随着攻击者不断地发送这些畸形请求帧,单连接上可以发起数千个未完成请求。这就像是一场疯狂的 “资源掠夺战”,服务器的线程池很快就会爆满,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装不下任何一滴水。正常的请求就像是被堵在门外的客人,无法进入服务器得到处理,服务器的正常服务就此陷入瘫痪,无法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

三、实战案例:Tomcat 服务器被攻击全过程还原

(一)某政务网站真实遭遇


在 2024 年 3 月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某政府门户网站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风暴。网站的访问情况突然变得异常,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涟漪。网站监控系统就像敏锐的守护者,迅速捕捉到了这些异常变化:服务器的 CPU 使用率,原本像一个悠闲散步的人,保持在 15% 左右,却在短时间内像被点燃的火箭,瞬间飙升至 98%,几乎达到了极限;HTTP/2 连接数也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从平常的 500 个左右,突然像失控的洪水,猛增至 10 万 +,远远超出了服务器的承载能力;而响应时间,原本是用户与网站之间快速沟通的桥梁,现在却变得无比漫长,从 200ms 延长至 5 秒以上,用户在等待页面加载的过程中,就像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到来,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面对这些异常情况,网站的安全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就像训练有素的侦探,开始对服务器进行全面排查。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调查,他们终于揭开了这场网络攻击的神秘面纱。攻击者就像狡猾的黑客,利用了 HTTP/2 协议中的 “HTTP/2 CONTINUATION Flood” 攻击手段,对服务器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而服务器所使用的 Tomcat 9.0.30 版本,由于存在未修复的资源管理缺陷,就像一座没有坚固城墙的城堡,无法抵御攻击者的进攻,最终导致服务器陷入瘫痪,无法正常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漏洞造成的连锁反应

  1. 业务影响:这次攻击就像一场可怕的风暴,给网站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服务器瘫痪,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站的办事系统,就像被挡在门外的访客,无法办理自己的事务。这使得用户的投诉量激增 300%,就像汹涌的潮水,让网站运营团队应接不暇。用户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蔓延,对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产生了质疑,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 安全隐患:当服务器资源耗尽时,防火墙和 WAF 规则就像失去了力量的战士,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为攻击者后续的渗透攻击打开了一扇大门。攻击者可以轻松绕过这些失效的安全防护,就像进入无人之境,对服务器进行更深入的攻击。他们可能会窃取网站的敏感数据,如用户的个人信息、政府的机密文件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也可能会篡改网站的内容,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造成社会的混乱。

四、紧急修复指南:3 步筑牢资源防线


面对如此严峻的漏洞威胁,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构建起坚固的防御体系。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应对该漏洞的紧急修复指南,通过三个关键步骤,为你的服务器资源筑牢防线。

(一)立即升级至安全版本(核心方案)


升级至安全版本是解决漏洞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像是给服务器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各组件的官方已经发布了最新版本,及时更新升级到这些版本,能够从根本上修复漏洞,让攻击者无机可乘。
组件 修复版本 升级命令(Tomcat 示例)
Apache Tomcat 9.0.36+ / 8.5.56+ 进入 Tomcat 的安装目录,停止 Tomcat 服务:sh bin/catalina.sh stop,备份当前运行的 Tomcat:tar -czvf tomcatold.tar.gz apache-tomcat-当前版本,上传升级包至服务器对应目录,解压安装包:tar -zxvf apache-tomcat-修复版本.tar.gz,将原 Tomcat 内容复制到新 Tomcat 目录下,包括 webapps 下源码、conf 下配置文件,最后进入新版本 Tomcat 下 bin 目录,启动 Tomcat:sh bin/catalina.sh start
Nginx 1.17.3+ (Debian 系)sudo apt - get update && sudo apt - get install nginx

在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官方提供的详细安装指南进行操作。以 Apache Tomcat 为例,首先要仔细核对版本号,确保获取的是修复了 CVE - 2023 - 44487 漏洞的版本。在下载和安装过程中,要先停止正在运行的旧版本服务,避免出现冲突;然后备份相关配置文件,这一步至关重要,以防数据丢失。完成新版本的安装后,要对服务器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避免因升级而引发新的问题。

(二)临时配置优化(未升级时应急)


如果你暂时无法进行版本升级,那么临时配置优化就成为了应对漏洞的关键手段,它就像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服务器撑起的一把保护伞。
  1. 限制 HTTP/2 请求并发数:在 Tomcat 的 server.xml 中添加以下配置,就像是给服务器的请求处理设置了一个 “交通管制”: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2Protocol"
maxHttpHeaderSize="8192"
maxThreads="150"
minSpareThreads="25"
maxSpareThreads="75"
enableLookups="false"
redirectPort="8443"
acceptCount="100"
connectionTimeout="20000"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http2MaxConcurrentStreams="100" />
这里的http2MaxConcurrentStreams属性用于限制 HTTP/2 连接上的最大并发流数目,将其设置为一个合理的值,比如 100,可以有效防止攻击者在单个连接上发起过多的并发请求,避免服务器因资源耗尽而瘫痪。
  1. 启用流量清洗策略:通过 Web 应用防火墙(WAF)来识别异常的 CONTINUATION 帧,就像是为服务器设置了一个智能的 “安检员”,能够精准地识别出恶意请求。同时,设置单连接请求超时时间(建议≤30 秒),这样可以确保那些长时间占用资源的恶意请求能够及时被终止,释放服务器资源。例如,在阿里云 WAF 中,可以通过配置规则,对 HTTP 请求中的 CONTINUATION 帧进行深度检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拦截和清洗,只允许正常的请求通过,从而保障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三)长期监控与防御体系


构建长期监控与防御体系是保障服务器安全的长效机制,就像是为服务器建立了一座坚固的堡垒,时刻守护着服务器的安全。
  1. 部署资源监控工具:Prometheus + Grafana 是一套强大的监控组合,能够实时监测 HTTP/2 连接数、CPU 使用率、线程池状态等关键指标,就像是为服务器安装了一套全方位的 “健康监测系统”。通过 Prometheus 收集服务器的各种指标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给 Grafana 进行可视化展示,管理员可以通过 Grafana 的仪表盘,直观地了解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 HTTP/2 连接数突然飙升、CPU 使用率过高或者线程池状态异常等情况,就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服务器遭受攻击。例如,当 Prometheus 检测到 HTTP/2 连接数在短时间内超过了预设的阈值时,Grafana 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管理员进行检查和处理。
  1. 定期安全扫描:使用 Nessus 等专业的安全扫描工具,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全面扫描,就像是为服务器进行一次深度的 “体检”,及时发现是否存在 CVE - 2023 - 44487 等相关漏洞。Nessus 能够模拟各种攻击场景,对服务器进行深入检测,一旦发现漏洞,会详细报告漏洞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管理员可以根据扫描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行业警示:从漏洞看 HTTP/2 安全管理

(一)协议升级不等于安全无忧


HTTP/2 的出现,无疑是网络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带来了多路复用、头部压缩等先进特性,极大地提升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就像是给网络通信换上了一套高性能的引擎,让数据传输变得更加快速和流畅。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协议的升级并不等同于安全无忧。
随着 HTTP/2 协议的广泛应用,其复杂的流量控制机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例如,在 HTTP/2 中,流控制机制负责管理数据的传输速率,以确保发送方不会向接收方发送过多的数据,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但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机制,通过发送大量的小数据包,使接收方的缓冲区被填满,从而造成拒绝服务攻击。这种攻击方式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恶意制造交通堵塞,让正常的车辆无法通行。
再比如,HTTP/2 的头部压缩算法 HPACK,虽然能够有效地减少头部数据的大小,提高传输效率,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攻击者可以通过精心构造恶意的头部数据,利用 HPACK 算法的特性,进行压缩炸弹攻击。这种攻击会导致服务器在解压缩头部数据时消耗大量的资源,最终导致服务器瘫痪。
因此,企业在享受 HTTP/2 带来的高性能的同时,必须同步强化安全配置。建议企业建立 “协议特性 - 安全风险 - 防御方案” 的对应清单,对 HTTP/2 协议的每个特性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例如,对于流量控制机制,可以设置合理的缓冲区大小和流量限制,防止攻击者利用缓冲区溢出进行攻击;对于 HPACK 算法,可以采用安全的配置参数,限制头部数据的大小和复杂度,防止压缩炸弹攻击。

(二)应急响应流程实战化


本次 Apache HTTP/2 资源管理错误漏洞的爆发,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暴露了部分企业在应急响应流程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许多企业在面对漏洞时,表现出了 “补丁更新滞后、监控报警失效” 等症状,就像是在战场上,士兵们没有及时穿上防弹衣,也没有听到警报声,导致在敌人的攻击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一些企业在漏洞被披露后,未能及时更新补丁,使得服务器长时间处于高危状态。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补丁管理流程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漏洞预警机制,导致无法及时获取漏洞信息;也可能是由于在更新补丁过程中,遇到了兼容性问题或其他技术难题,没有及时解决,从而延误了补丁更新的时间。还有一些企业的监控报警系统形同虚设,无法及时发现服务器的异常行为,错过了最佳的防御时机。这可能是因为监控系统的配置不合理,无法准确识别 HTTP/2 协议中的异常流量;也可能是因为报警机制不健全,当发现异常时,没有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企业需要定期开展漏洞应急演练,将应急响应流程实战化。通过演练,企业可以检验自己的应急响应能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建议企业确保在 30 分钟内完成漏洞检测,就像敏锐的侦探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案件的线索;4 小时内完成补丁部署,就像高效的工人迅速修复受损的机器,以降低漏洞带来的风险。
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可以模拟各种可能的攻击场景,如 DoS 攻击、数据泄露等,检验监控系统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报警系统是否能够准确发出警报,以及安全团队是否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企业还可以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对漏洞的能力。

结语:别让性能优势变成致命弱点


Apache HTTP/2 资源管理错误漏洞就像一记警钟,在高性能协议的安全领域敲响,警示我们技术升级与安全防护必须齐头并进,同步推进。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否则,再强大的性能优势也可能瞬间变成致命的弱点。
为了确保你的服务器安全无虞,请立即检查服务器版本,并按照本文提供的步骤完成修复。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操作,你的一次点击,可能就避免了一次业务灾难,为你的业务保驾护航。
在此,我也想与大家互动一下:你的服务器是否启用了 HTTP/2?在使用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异常流量激增等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见解,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关注【安全前线】,获取更多漏洞解析与防御方案)

关于墨者安全
墨者安全致力于安全防护、服务器高防、网络高防、ddos防护、cc防护、dns防护、防劫持、高防服务器、高防dns、网站防护等方面的服务,全网第一款指纹识别技术防火墙,自研的WAF指纹识别架构,提供任意CC和DDoS攻击防御

热门文章

X

7x24 小时

免费技术支持

15625276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