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A 黑白名单基础:什么是 User-Agent?
(一)User-Agent 的本质与作用
在网络世界里,User-Agent(简称 UA)是 HTTP 请求头中极为关键的字段 ,它就像是访问者递给服务器的一张 “名片”,上面详细记录着用户设备的各类信息。当我们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APP 获取数据或者爬虫程序抓取内容时,这个 “名片” 就会随着请求一同发送到服务器。
这张 “名片” 上都写了些什么呢?首先是操作系统信息,像我们日常使用的 Windows、macOS、Android 或者 iOS 等,服务器通过它能知道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在访问,用的是什么系统。举例来说,如果 UA 中包含 “Windows NT 10.0”,那就表明用户使用的是 Windows 10 操作系统;而 “Android 13” 则代表用户设备运行的是安卓 13 系统。
浏览器类型和版本也会清晰呈现。比如常见的 Chrome 浏览器,UA 中会有类似 “Chrome/116.0.5845.188” 的标识,其中 “116.0.5845.188” 就是版本号,让服务器了解用户使用的 Chrome 版本,以便提供适配的内容或功能 。不同浏览器对网页的渲染和功能支持略有差异,服务器依据这个信息就能做出调整。
设备型号也会在 UA 中有所体现,特别是移动设备。像 “iPhone 14 Pro”“小米 13” 等,能帮助服务器进一步确定用户设备细节,优化展示效果。例如,为大屏手机和小屏手机提供不同布局的页面,以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爬虫程序,UA 里一般会包含 “bot”“spider” 等关键词,表明这是一个自动化程序在访问。当然,有些爬虫为了绕过检测,会伪装成正常浏览器的 UA,但也逃不过服务器的 “火眼金睛”。
(二)黑白名单的核心逻辑
了解了 User-Agent 后,我们来看看基于它构建的黑白名单机制,这是一种常用的访问控制策略,能帮助网站或服务精准管理谁可以访问,谁需要被限制。
- 白名单模式:简单来说,白名单模式就像是一个专属俱乐部,只有名单上的成员才能进入。在网络中,只有 UA 匹配白名单内规则的访问请求,服务器才会放行,允许其访问特定资源。这种模式常见于企业内部系统,比如公司搭建了一个内部办公 APP,只希望员工通过这个 APP 访问公司的业务数据 。于是,将该 APP 的 UA 特征添加到白名单中,这样只有安装了这个 APP 并使用它发起请求的设备才能顺利访问,有效保障了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和访问的规范性,防止外部非法访问。
- 黑名单模式:与白名单相反,黑名单就像是一份 “不受欢迎者名单”。一旦某个 UA 被列入黑名单,服务器就会对其发起的请求进行拦截,禁止访问。这在防范恶意爬虫时非常有效,许多网站为了防止数据被恶意爬取,会将一些已知的恶意爬虫 UA 加入黑名单。比如,一些爬虫程序使用 “curl”“Wget” 工具,它们的 UA 中通常会包含这些关键词,网站将包含这些关键词的 UA 列入黑名单,就能阻止这类爬虫的访问,保护网站的数据安全和服务器资源不被滥用。
二、为什么需要 UA 黑白名单?三大核心应用场景解析
(一)防御恶意爬虫与自动化工具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的核心资产。电商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数据、新闻网站中丰富的资讯内容,皆是极具价值的信息宝库 。然而,这些数据也引来了恶意爬虫与自动化工具的觊觎。它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小偷”,悄无声息地批量抓取数据,给网站带来极大危害。
先看电商平台,恶意爬虫的频繁光顾会占用大量服务器带宽。想象一下,一台服务器的带宽就像一条公路,正常用户的访问如同有序行驶的车辆,而恶意爬虫就像是成群结队的超载大货车,它们的大量涌入会导致这条 “公路” 拥堵不堪,正常用户的访问请求难以通行,页面加载变得异常缓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库存等敏感数据若被恶意爬虫抓取,还可能泄露给竞争对手,打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新闻网站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内容被随意抓取并转载,不仅损害了网站的版权,还可能导致流量被分流,广告收入减少。
为了抵御这些恶意爬虫,UA 黑名单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分析爬虫的 User-Agent 特征,我们可以在黑名单中添加相应规则。比如 “MJ12bot”“AhrefsBot” 这类常见的数据采集机器人,它们的 User-Agent 中通常包含自身的标识,将这些关键词加入黑名单,就能精准拦截它们的访问。像 “curl/*”,很多使用 curl 工具编写的爬虫,其 User-Agent 会带有这个特征,将其加入黑名单,就能阻挡这类爬虫。还有 “python-requests”,不少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库编写的爬虫,User-Agent 里也会出现它,同样可通过黑名单拦截。以某资讯平台为例,一段时间内,平台发现有大量来自 “python-requests” UA 的高频访问,这些访问并非正常用户行为,而是恶意爬虫在疯狂抓取内容。平台迅速将 “python-requests” 加入 UA 黑名单进行配置,实施拦截措施后,恶意请求拦截率大幅提升了 85%,有效保护了平台的内容安全和服务器资源 。
(二)阻止异常设备访问
在网络安全的战场上,除了恶意爬虫,还有一些异常设备试图通过伪装来突破防线,对系统发起攻击。部分攻击工具会绞尽脑汁伪装成正常浏览器,但它们的 User-Agent 字段往往会暴露其真实身份。就像 “ApacheBench”,这是一款常用于压力测试的工具,当它被用于恶意攻击时,其 User-Agent 中包含的 “ApacheBench” 标识就会成为被识别的关键线索。还有 “Go-http-client”,这是 Go 语言默认的 User-Agent,若在一些异常访问中出现,很可能意味着是使用 Go 语言编写的攻击程序在作祟。
对于金融类 APP 而言,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数据隐私至关重要,阻止异常设备访问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通过设置 UA 白名单,APP 可以限制仅特定的官方客户端访问 。比如,只允许 “招商银行手机银行 / 5.6.0”“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 / 7.0.1.2.0” 等官方客户端的 User-Agent 通过,这样一来,那些试图通过模拟器或非法调试工具访问的异常设备就会被拒之门外。模拟器通常用于模拟手机环境进行恶意操作,非法调试工具则可能被用于获取用户敏感信息或篡改数据,它们的 User-Agent 与官方客户端有着明显区别。通过白名单机制,金融类 APP 能够有效阻挡这些异常设备,为用户资金安全和数据隐私筑牢防线,让用户能够放心地进行线上金融操作 。
(三)精细化流量管理
在互联网流量如同 “石油” 般珍贵的今天,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流量,成为各大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关键。UA 黑白名单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平台实现精细化流量管理。
以视频平台为例,不同的终端设备对视频播放的需求和能力各不相同。通过识别 User-Agent,平台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终端。对于 “AppleTV/11.2” 这类智能电视盒子的 User-Agent,由于其硬件性能较强,网络环境相对稳定,平台可以为其开启高清流媒体传输,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极致的视听体验;而对于一些老旧设备或非授权设备,如某些型号较老的手机或未经授权的网络机顶盒,其 User-Agent 可能包含 “GenericPhone/1.0”“UnknownBox/0.1” 等标识,平台可以对其进行访问限制,避免这些设备消耗过多带宽资源,从而保障其他正常设备的播放质量。
某教育平台在流量管理方面就巧妙运用了 UA 白名单。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付费课程资源,为了确保只有付费用户能够正常访问,平台通过白名单允许 “学而思网校 APP/3.8.5”“新东方在线课堂 / 4.2.0” 等专属客户端的 User-Agent 访问付费课程页面。这样一来,那些试图通过非官方渠道或未授权设备访问付费课程的行为就被有效拦截,经过统计,拦截了 90% 的非授权播放请求,既保障了平台的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也为付费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
三、UA 黑白名单工作原理:CDN 节点如何实现精准过滤?
(一)请求处理流程
当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一个网址,或者 APP 点击某个数据加载按钮时,背后其实开启了一场复杂而有序的 “信息传递之旅”。用户发起的请求,就像一封带着各种 “身份信息” 的信件,其中 User-Agent 字段就是这封信上独特的 “邮戳” ,详细记录着用户设备和访问工具的关键信息。这个请求会迅速穿越网络,到达距离用户最近的 CDN(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CDN 节点就像是一个庞大物流网络中的中转站点,承担着快速分发和处理请求的重要职责。
CDN 节点收到请求后,会第一时间 “拆开信件”,仔细读取 User-Agent 这个 “邮戳” 上的内容,然后依据预先配置好的黑白名单规则进行严格匹配。
在白名单模式下,CDN 节点会像一位严格的门卫,只有当 User-Agent 完全匹配白名单中的某个具体规则,或者包含名单内设定的关键词时,才会放行,允许请求继续访问后续资源。比如,白名单中设置了 “Chrome/116.0.5845.188”,那么只有使用该版本 Chrome 浏览器发起的请求才能通过;若设置了 “
Android”,则只要 User-Agent 中包含 “Android” 关键词,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安卓系统设备发起的请求,都能顺利通行。若不满足这些条件,请求就会被无情拒绝,CDN 节点会返回 403 状态码,就像是门卫拒绝了一个身份不明的访客,告诉用户 “你没有权限访问此资源” 。
黑名单模式下,CDN 节点的处理方式则截然不同。一旦 User-Agent 匹配上黑名单中的规则,哪怕只是部分匹配,请求就会被立即拦截,如同发现了不受欢迎的访客,直接将其拒之门外,阻止其访问任何资源,以此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
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空 UA,即 User-Agent 字段为空。对于这种情况,CDN 节点的处理也非常灵活。在白名单配置中,可以选择 “禁止空 UA 访问”,这样当遇到空 UA 的请求时,CDN 节点会直接拒绝,因为无法确认其身份来源;而在黑名单配置中,却可以配置 “允许空 UA 访问”,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移动端特殊场景,比如某些 APP 在特定情况下,User-Agent 可能为空,但却是正常的访问请求,通过这样的配置,就能确保这些正常请求不被误拦截,保障用户正常使用。
(二)与其他安全策略的协同
UA 黑白名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常与 IP 黑白名单、Referer 防盗链等其他安全策略紧密配合,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卫士,共同守护着网络安全的大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
IP 黑白名单是整个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主要负责对用户的 IP 地址进行筛选。在网络世界里,IP 地址就像是用户的 “网络住址”,通过分析和判断这个 “住址”,可以拦截那些已知的攻击源 IP。例如,一些恶意攻击者长期使用特定的 IP 地址对网站进行 DDoS 攻击、暴力破解等恶意行为,网站管理员就会将这些 IP 地址加入 IP 黑名单 。当这些 IP 地址发起请求时,CDN 节点在收到请求的瞬间,首先检查 IP 地址是否在黑名单中,如果是,直接拒绝请求,无需再进行后续复杂的检查,大大提高了拦截效率,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Referer 防盗链则从请求来源的角度进行防护,它主要关注的是 HTTP 请求头中的 Referer 字段,这个字段记录了请求是从哪个页面发起的。通过设置 Referer 白名单,网站可以限制只有来自特定域名的请求才能访问资源,防止资源被其他网站盗用。比如,一个图片分享网站,只希望用户从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者授权合作网站访问图片资源,就会将这些合法来源的域名添加到 Referer 白名单中。当用户请求图片时,CDN 节点会检查 Referer 字段,如果发现请求来自非白名单中的域名,就会判定为非法请求,拒绝提供图片资源,从而保护了网站的版权和流量。
UA 黑白名单作为防护体系的重要一环,主要针对请求中的 User-Agent 字段进行过滤,进一步筛选出异常设备和恶意访问工具。在前面两道防线的基础上,UA 黑白名单对请求进行更加细致的甄别。当 IP 地址和 Referer 都通过检查后,CDN 节点会检查 User-Agent。如果发现 User-Agent 是恶意爬虫或者异常设备的标识,就会依据 UA 黑白名单规则进行拦截。以电商平台为例,先通过 IP 黑名单拦截那些已知的恶意攻击 IP,防止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再通过 Referer 防盗链,限制只有从电商平台官方 APP 或者网站发起的请求才能访问商品详情页,避免商品信息被其他网站盗用;最后,利用 UA 黑白名单,拦截那些伪装成正常用户的恶意爬虫 UA,防止商品数据被恶意抓取。这三种安全策略层层递进,从不同角度对请求进行检查和过滤,大大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为用户和网站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
四、实战指南:5 步完成 UA 黑白名单配置(以腾讯云 CDN 为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接下来,我们就以腾讯云 CDN 为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进行 UA 黑白名单配置,让你在实际操作中轻松掌握这一关键技能 。
(一)登录控制台并选择域名
首先,打开你的浏览器,访问腾讯云官网,使用你的账号登录到腾讯云 EdgeOne 控制台。登录成功后,在控制台的众多功能选项中,找到 “站点列表”,这里就像是一个网站管理的 “总仓库”,存放着你在腾讯云上配置的所有站点信息 。在 “站点列表” 里,仔细找到你需要配置 UA 黑白名单的域名,这个域名就像是你网站的 “门牌号”,确定无误后,点击进入该域名的详细配置页面,这里我们要进入 “站点加速 - 规则引擎”,它就像是网站访问的 “交通枢纽”,我们后续设置的各种规则都将在这里生效 。
(二)创建黑白名单规则
- 类型选择:进入 “规则引擎” 后,我们要开始创建 UA 黑白名单规则了。第一步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 “类型选择” 中确定是要配置 “UA 白名单” 还是 “UA 黑名单” 。这就好比在一个门禁系统中,你要决定是只允许特定的人进入(白名单),还是禁止某些人进入(黑名单),二者只能选择其一,互斥存在。
- 规则编写:规则类型确定好后,就进入到关键的规则编写环节。腾讯云 CDN 支持通配符匹配,这大大增加了规则的灵活性。比如,如果你想匹配所有 iPhone 浏览器发起的请求,只需要在规则中填写 “Mozilla/5.0 (iPhone)”,这样,不管是 iPhone 13、iPhone 14 还是未来新推出的 iPhone 型号,只要它们使用自带浏览器访问,User-Agent 中包含这个特征,就会被匹配到。再比如,你想拦截那些使用 curl 工具发起的请求,只需要在规则中添加 “curl”,这样,所有包含 curl 关键词的 User-Agent 请求都将被拦截 。
- 空 UA 处理: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点,就是空 UA 的处理。在白名单配置时,为了确保安全性,建议勾选 “不允许空 UA”,因为空 UA 的请求来源不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而在黑名单配置中,如果你希望兼容一些特殊设备,比如某些移动端设备在特定情况下 User-Agent 可能为空,但却是正常的访问请求,这时就可以勾选 “允许空 UA”,这样可以避免这些正常请求被误拦截 。
(三)配置示例:拦截恶意爬虫
假设你运营的网站最近被谷歌爬虫 “Googlebot” 过度抓取,导致服务器压力增大,带宽资源被大量消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 UA 黑名单来拦截它。在前面创建黑名单规则的步骤中,在 “鉴权内容” 处添加 “Googlebot” ,然后在 “操作” 中配置响应状态码为 403,表示禁止访问。这样配置完成后,所有包含 “Googlebot” 这个 User-Agent 的请求在访问你的网站时,都会被腾讯云 CDN 节点拦截,返回 403 状态码,就像是被一道坚固的大门挡住,无法进入网站获取内容 。同时,腾讯云 CDN 还支持在日志中查看拦截记录,你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日志,了解拦截的具体情况,比如哪些 IP 地址发起了被拦截的请求,请求的时间、频率等,以便进一步优化你的防护策略 。
(四)优先级设置
在腾讯云 CDN 的访问控制体系中,各种策略是按照一定优先级生效的,顺序为:地域访问控制 > IP 黑白名单 > UA 黑白名单 > URL 鉴权 。这就好比一个层层筛选的关卡系统,地域访问控制是第一关,先检查请求是否来自允许的地域;IP 黑白名单是第二关,再检查 IP 地址是否在允许或禁止的范围内;接着才轮到 UA 黑白名单这一关,检查 User-Agent 是否符合规则;最后是 URL 鉴权。所以,在配置 UA 黑白名单时,一定要确保你的规则在合理的层级生效,避免与其他策略冲突。比如,如果你已经在 IP 黑白名单中允许了某个 IP 地址的访问,就不要在 UA 黑白名单中又对这个 IP 地址发起的请求进行拦截,否则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 。
(五)测试与优化
完成 UA 黑白名单配置后,不要以为就大功告成了,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与持续的优化。我们可以使用 curl 工具来模拟不同 User-Agent 的请求,以此验证拦截效果。比如,使用命令 “curl -A 'Mozilla/5.0 (iPhone; CPU iPhone OS 16_0 like Mac OS X) AppleWebKit/605.1.15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16.0 Mobile/15E148 Safari/604.1' -I https:// 你的域名”,模拟 iPhone 浏览器的访问请求;使用 “curl -A 'curl/7.88.1' -I https:// 你的域名”,模拟 curl 工具的访问请求 。通过观察返回的状态码和响应内容,判断配置是否生效。如果发现配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某些应该被拦截的请求没有被拦截,或者正常请求被误拦截,就需要仔细检查规则设置,进行调整优化 。同时,网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新型的攻击工具和爬虫也在不断涌现,所以要定期分析 CDN 日志,及时发现新出现的异常 User-Agent,更新黑名单规则,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 。
五、注意事项:避开 UA 黑白名单的三大陷阱
(一)通配符滥用导致误拦截
在配置 UA 黑白名单规则时,通配符就像是一把 “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大大提高规则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但如果滥用,就会像一个失控的 “大网”,导致误拦截正常请求。
通配符 “
” 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在黑名单场景下,如果使用过于宽泛的通配符规则,比如设置 “”,这就意味着所有的 User-Agent 都会被拦截,无论正常用户还是合法爬虫,统统无法访问。这就好比在一个小区门口设置门禁,却把所有的居民和访客都拒之门外,显然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需求,精确到关键特征。例如,如果只想拦截某个特定版本的浏览器,比如 Chrome 115 版本,就可以设置规则为 “Chrome/115.*”,这样就只会拦截使用 Chrome 115 版本浏览器发起的请求,而其他版本的 Chrome 浏览器以及其他类型的浏览器都能正常访问 。
在白名单场景中,同样不能滥用通配符。有些管理员为了图方便,可能会设置过于宽泛的白名单规则,比如 “
Android”,虽然这样可以允许所有安卓设备访问,但也可能会让一些伪装成安卓设备的非法设备有机可乘。如果企业只希望自己开发的特定安卓 APP 能够访问,就应该设置具体的 APP 标识,如 “com.example.myapp/1.0”,这样可以确保只有安装了这个 APP 且版本匹配的设备才能通过白名单访问,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 。
(二)忽略大小写与空 UA 处理
在 UA 黑白名单的配置过程中,大小写敏感性和空 UA 的处理是两个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细节,它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小陷阱”,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访问控制出现偏差。
多数 CDN 在处理 User-Agent 时,默认是区分大小写的。这意味着 “Chrome” 和 “chrome” 会被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 User-Agent。比如,在黑名单配置中,如果只添加了 “Chrome”,那么使用 “chrome” 作为 User-Agent 的请求可能就无法被拦截,从而让恶意访问有机可乘;而在白名单配置中,如果期望允许 “Chrome” 浏览器访问,却误写成了 “chrome”,那么使用正常 “Chrome” 浏览器的用户可能就会被拒绝访问,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配置黑白名单时,一定要根据业务场景仔细考虑是否需要勾选 “忽略大小写” 选项。如果业务对浏览器的版本和类型要求较为严格,区分大小写可以更精准地进行访问控制;但如果希望对同一类型的浏览器进行统一管理,不区分大小写则可以提高配置的灵活性 。
空 UA 的处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在移动端 APP 的访问场景中。有些移动端 APP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携带 User-Agent,这就需要我们在黑名单配置中特别注意。如果没有明确设置 “允许空 UA”,这些正常的 APP 访问请求可能会被误拦截,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 APP。比如,一些小众的移动端 APP,由于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特殊设置,或者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User-Agent 字段可能为空,但它们的访问请求是合法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设置 UA 黑名单时,务必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勾选 “允许空 UA” 选项,确保这些正常的空 UA 请求能够顺利通过,保障用户的正常访问 。
(三)与业务场景脱节
UA 黑白名单的配置绝不能脱离实际业务场景,否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仅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还可能阻碍正常业务的开展。
企业在设置 UA 黑白名单之前,需要定期梳理合法的 User-Agent 列表。对于内部系统而言,每个业务应用可能都有其专属的 User-Agent 标识。比如,企业内部使用的 OA 办公系统,可能会有 “CompanyOA/2.0” 这样的专属 User-Agent,在配置白名单时,就需要将这个标识添加进去,确保只有通过 OA 办公系统客户端发起的请求才能访问相关资源,防止外部非法访问。同样,在与第三方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合作平台使用的爬虫 User-Agent。以常见的百度爬虫 “BaiduSpider” 为例,如果企业的网站与百度有合作,允许百度爬虫正常抓取网站内容,以提高网站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排名,那么就需要在白名单中放行 “BaiduSpider”,否则百度爬虫无法正常访问,可能会影响网站的推广效果 。
盲目地进行 UA 拦截是非常危险的。有些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绝对的安全,在不了解业务需求的情况下,随意添加拦截规则,结果导致正常业务受阻。比如,企业的营销部门可能会使用一些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来收集网站用户行为数据,这些工具的 User-Agent 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恶意爬虫而被拦截。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调整黑白名单配置,就会导致营销部门无法获取有效的数据,影响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因此,企业在配置 UA 黑白名单时,一定要充分了解业务需求,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作,确保黑白名单的设置既能保障网络安全,又不会对正常业务造成干扰 。
六、总结:UA 黑白名单 —— 轻量高效的第一道防线
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 UA 黑白名单作为一种轻量且高效的安全防护手段,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是网络世界的 “智能门卫”,通过对 User-Agent 的精准识别和筛选,无需复杂的开发流程,就能实现对异常访问的高效过滤 。
对于内容型平台而言,无论是新闻资讯网站,还是知识分享社区,UA 黑白名单都能成为抵御恶意爬虫的坚固盾牌,有效保护平台的原创内容不被肆意窃取,确保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官网也能借助 UA 黑白名单,阻止异常设备的非法访问,维护企业形象和数据安全,为企业的线上业务保驾护航 。在 API 接口防护领域,UA 黑白名单同样大显身手,能够精准拦截非法调用,保障接口的稳定运行,确保数据交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为了让 UA 黑白名单发挥出最大效能,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精心配置规则,使其与 IP 黑白名单、Referer 防盗链等其他安全策略形成强大的联动效应,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同时,网络攻击手段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定期更新 UA 特征库,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攻击威胁,让 UA 黑白名单始终保持敏锐的 “洞察力” 。
在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挑战也将日益复杂多样。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 UA 黑白名单这一有力工具,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策略,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网络战争中占据主动,为数字资产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让网络世界更加安全、稳定、有序 。
关于墨者安全墨者安全致力于安全防护、服务器高防、网络高防、ddos防护、cc防护、dns防护、防劫持、高防服务器、高防dns、网站防护等方面的服务,全网第一款指纹识别技术防火墙,自研的WAF指纹识别架构,提供任意CC和
DDoS攻击防御